发动群众,促进我区食品安全管理问题明显改善

  • 时间:2017-04-01
  •   汪向国等2人

      经过民建秦淮区综合四支部会员调研发现:虽然去年南京市共立案查处食品类违法案件420余件,罚没款312万余元,取缔无证经营单位67家,捣毁制假窝点10个,移交司法110余件。立案食品刑事案件227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88人,刑拘218人。但是我市的食品安全依然是新问题层出不穷。净化食品环境、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犯罪是政府当前树立民心和重建信任的重要方式,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目前我市食品供应链各环节存在诸多隐患,主要有如下几点:

      1、监督基础薄弱。一方面食品药品安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体量巨大、质量不高、链条长而松散,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尤其是食品行业多、小、散的特点仍然突出,新老问题叠加,致使监管成本很高,难度很大;另一方面,监督执法队伍不足、专业水平落后、管理人员老龄化。

      2、副食品各环节存在诸多隐患。食品生产小作坊底数不清,存在食品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面制品铝含量超标等问题。小食杂店和流动食品摊贩面广量大、证照不全,甚至无证经营,难以管理。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常常有问题食品出售:例如食品包装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用硫磺熏过的百合、竹荪、香菇、腐竹、木耳等公开出售。部分经营者缺乏诚信和法律意识,弄虚作假、假冒伪劣、以次充好。

      3、技术监管能力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监管体系尚未完善,监管技术、装备和手段相对缺乏,监管执法装备配备相对简单,与实际监管需求相距较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分散、力量薄弱,总体水平还不高,检测结果利用还不够,第三方检测资源参与机制还有待健全。

      4、对市场重点抽查力度不够。尤其“飞行检查”实施很少。2015全年未开展一次飞行检查。在不通知被查单位的情况下,执法人员突然袭击检查往往能发现更多问题。

      为此要让老百姓的餐桌安全能在2017年有明显的改善建议从秦淮区开始试点:

      一、既要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又要合理布局。目前我市11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共有行政编制1526个,其中超编的有6家,空编的有5家,共计空编31名,从事食品监管人员人数明显不足。除秦淮区21名,其余各区均在10名以下,部分区只有2名人员。且人员老龄化。50岁以上人员达645人。占比为41.27%,部分区接近50%,800名派出人员中50岁以上人员达321人,占派出人员总数的40.13%。相关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各区市场局现有行政人员编制中食品药品相关专业:药学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法律专业和医疗器械相关专业占总人数比为23.29%。部分区只有6%左右,各区市场派出人员食品药品相关专业占派出人员总比为18.5%,部分区只有2%。在市区范围内按照重点区域让百姓能在官方机构快速检测和取证、查处、处罚、反馈,增加一线检查频度是当务之急。

      二、需建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网络。我市有近百家农贸市场,还有数不清的个体摊贩。目前市区农贸市场只能简单检测农药残留,没有安全、高效、全面的检测手段,而社区检测几乎空白,目前只有西善桥街道办事处投入130万元,成立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中心设有样品预处理室、理化实验室、微生物分析室、档案室等,可以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真菌毒素。违法添加剂、重金属、微生物、食用油酸介及过氧化值等检验项目的快速检测。市区至少再建若干个这样的快速检测中心,每个区至少2个,在每个大型的食品采购供应市场建议提供“快速检测的场所”,形式类似“复秤处”今后发现一例就地处罚一例,如果出现多例记录诚信档案今后逐出南京市场。

      三、在每个社区聘用数个退休义务社区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让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行业协会代表等各方作用,组织对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营造社会共制良好氛围。发扬我党优良传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创造我市食品领域纯净和安全的环境。

      实行黑名单制。对查处的问题食品生产者、生产单位实行黑名单制,一票否决。对恶意添加和生产有毒食品的个人和单位,一经查实,除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外,终生不得从事食品行业。对外来的食品,如发现上述问题,则终身禁止进入南京市场。只有发动群众与政府监测点的布局合理,结合教育和检查两手都硬,才能将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




    网站导航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秦淮区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 地址:南京市太平南路69号 苏ICP备15058786号-1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