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区街道政协工委建设的调研报告
区政协主席重点课题调研组
两区合并以来,各街道政协工委在机构设置、领导职数、办公保障和工作机制上尚未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各街道政协工委工作发展的不平衡,为进一步巩固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成果,我们根据年度工作安排,确立了加强我区街道政协工委建设的调研课题,并成立了课题组。采取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到街道了解情况等方式,对全区12个街道政协工委进行了调研,并于9月中旬赴本市鼓楼区以及无锡南长区调研考察,从调研情况看,我区街道政协工委还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报告就此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一、街道政协工委主要工作情况
南京市从2009年下半年起,先后在雨花台、白下、高淳等区县的街道(镇)开展设立政协工委试点工作,促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在试点基础上,原白下区于2010年7月7日、原秦淮区于2010年9月25日分别在所属街道正式成立街道政协工委并挂牌,至2013年3月28日两区合并,全区共12个街道政协工委。合并以来,街道政协工委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区委的重视和区政府的支持,运转顺利,在我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重视主体、强化履职,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目前,各街道政协工委在区政协及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高度重视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以“三会二联”(社情民意征询会、街道政情通报会、专题座谈会,联系社区、联谊活动)主体活动为纲,以“五个一”(提交一份提案、反映一条社情民意、参加一次调研视察、撰写或参与讨论一篇调研报告、为人民群众办一件实事)活动为线,立足街情,联系实际,积极组织政协委员紧紧围绕街道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开展调研、视察,为街道工委、办事处工作决策和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努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区域和谐汇聚力量。各街道政协工委积极探索发挥政协平台的优势,将协商民主与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定期组织委员深入社区、深入现场,实地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析事明理、答疑解感,并通过开展结对帮扶,捐资助学等形式,为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各街道政协工委还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渠道,将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以反映,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三是发挥优势、凝聚智慧,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作用。各街道政协工委积极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发挥政协委员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发挥智囊的作用;运用委员的人脉优势,为街道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发挥纽带作用;利用委员中企业家的资源,将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安置到委员所办的企业就业,督促委员在支持本地区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倡导政协委员中的民营企业家在积极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增加员工收入,保持社会稳定,在促进区域和谐发展中发挥骨干作用。
二、街道政协工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还不健全。由于原两区政协工委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和工作机制上不同,在合并后,为了保持工作上的稳定和持续性,因而未对街道政协工委进行统一的调整,仍按原有的模式开展工作。至目前,我区12个街道政协工委只有政协街道工委主任10人(专职6人、兼职4人,正处职7人、正处级3人)、副主任8人(专职5人、兼职3人,均为副处职)、联络员11人(均为兼职,正科职3人、主任科员3人、副科职1人、副主任科员2人、科员2人)。其中,只有7个街道政协工委配齐了主任、副主任,3个街道只有主任,1个街道只有副主任,1个街道政协工委主任、副主任仍待配。
二是基本保障还不到位。少数街道宥于办公条件和经费的限制,特别是原秦淮区大多数街道经济状况较差,加之对街道政协工委重视程度不够,有2个街道政协工委至今没有建立政协委员之家,委员活动没有的固定场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委员参与街道政协活动程度低,对街道政协工委的归属感不强。同时,在政协街道工委的活动经费上,虽然有一定数额的财政拨款,但少数街道并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三是委员的主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由于有的街道政协工委主任、副主任任职时间不长,有的因兼任其他职务,平时在一线的工作量大、任务重,在政协工作上花的时间精力不多,他们对政协日常工作不大熟悉,对区政协、专委会与各街道政协工委活动之间的纵、横向联系缺少工作上的统筹协调;有的对政协理论缺乏深入的研究,对指导政协委员撰写社情民意信息、提案、调研报告等尚不得要领;对如何为委员参政议政搭建有效平台、创造良好环境,更好的激发委员履职的自觉性办法不多、研究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部分街道政协委员参与活动不积极,在会议、视察中请假的比例较高;按“五个一”要求完成履职的不多,有的既不了解民情,也不反映民意,满足于一年一度的全体会议;在街道辖区内全国、省、市级政协委员对街道政协工委的认同感还不是很强,参加街道政协工委组织的调研视察等活动不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并提出意见建议还不够。
四是工作机制还不尽完善。由于街道政协工委成立的时间不长,政协章程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也没有对街道政协工委如何开展工作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从全国各地街道政协工委的情况看,也都处于探索阶段,我区各街道政协工委也是如此。目前,各街道政协工委对街道一些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在决策前的民主协商和参与的广泛性仍然不足,具体工作中,街道政协工委大多处于辅助的地位,使基层的政治协商缺乏计划性、针对性和互动性。另外,在促进委员知情明政、提案和社情民意办理情况的反馈、委员学习培训和履行职责的检查考评等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三、加强和改进我区街道政协工委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切实抓好街道政协工委的组织建设。街道政协工委下通基层广大群众,上达党政领导,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维护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目前情况下,要尽快统一各街道政协工委人员编制,至少有一名专职从事政协工委工作的领导,尽可能减少兼职。同时,应尽可能明确其为街道工委委员或列席工委委员会议。要按照南京市委《关于在全市各街道(镇)设立政协工作委员会的批复》,“设立街道(镇)政协工委办公室,明确1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日常工作”的要求,配齐、配强专职联络员,以更好地服务区内的全国、省市区四级政协委员和提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具体工作的质量。同时,建立政协干部的培养、任用、交流机制,改变“进了政协的门、一辈子就是政协的人”的现状,进一步激发其工作热情,提升工作积极性。
二是要充分发挥街道政协工委的职能作用。成立街道政协工委,并不是简单的挂牌,而是为更好地发挥政协组织作用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而搭建的一个全新的平台。因此,街道党工委要切实加强对街道政协工委的领导和工作指导,注重基础建设,将街道政协工委建设成名符其实的政协委员之家。要全面建立政协委员群众工作站,并与提案联系点、社情民意联系点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工作平台。街道办事处要积极支持街道政协工委开展工作,为委员活动提供切实的后勤保障。街道政协工委要充分运用政协委员在本条线或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达到联系一个、团结一片,并把群众中分散的、个别的呼声汇聚成系统的、集中的意见,便于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把握民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要切实解决好区政协、专委会与各街道政协工委活动之间的纵横向联系与统筹协调,拓展活动渠道,创新活动形式,让政协委员在更大空间、更广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街道政协工委工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街道政协的工委主任会议、联席会议、全体委员会议等例会制度;要对调研、视察等活动形式,对集体提案征集办理、社情民意信息报送反馈等做出明确规定,避免和减少随意性。要建立量化委员工作任务的考核机制,建立委员档案,把提供一条信息、提一份提案、拟一份调研报告,参加各类学习、培训、调研视察活动,办好一件实事列为委员参政议政的基本任务,并坚持做到“三定四有”(定时、定点、定题,活动有记录、工作有考勤、年度有总结、议政有成效),使委员们能够依照规章制度,提高规范有效履行职能的自觉性;要积极探索政协委员“进出”机制,在换届时要重视街道政协工委推荐合适人员加入政协委员的意见,并给予街道政协工委对不履行职责的委员进行劝退的建议权。要着力解决工作对象交叉、多层次管理问题,使街道政协工作形成条块之间有机结合,以及互利和联动的工作模式,保障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