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是南京地区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东水关至西水关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所。六朝时曾因聚居王导、谢安两大望族而名满天下。其时乌衣巷文人荟萃,朱雀桥商贾云集,桃叶渡诗酒风流,千百年来传于后世。隋唐以后,秦淮胜景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始建江南贡院,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于是秦淮河逐渐复苏成为江南文化中心。
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华灯璀璨,为江南佳丽之地。明末清初,秦淮八艳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清代,在江南贡院考区高中状元者达58名,占清代状元总数的52%。明清两代名人,吴承恩、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翁同龢、张謇等均出于此。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频仍、环保不力等原因,河水日渐污浊,两岸建筑多被毁坏,昔日繁华景象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如今,新建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包括夫子庙古建筑群、瞻园、白鹭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沿河景观,融古迹、园林、画舫、街市、民俗于一体,极富情趣,魅力空前。
夫子庙 夫子庙位于秦淮河畔,又称孔庙、文庙或文宣王庙,是供奉和祭祀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夫子庙建筑富有明清风格。它以大成殿为中心,秦淮河为泮池,南岸有大照壁,全长110米,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俗称“万仞宫墙”,占地26300平方米,建筑古朴,雄伟壮观。
乌衣巷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西南数十米,是一条幽静狭窄的小巷。原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宅所。旧时王谢子弟善著乌衣,因而得名(另说得名自东吴镇守官兵皆着乌衣)。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曾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之处。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名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对乌衣巷的感怀。
贡院 贡院又称江南贡院,是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当时建康府、县学考试的场所。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此。明成祖永乐年间重建。当时贡院呈正方形,占地约70000多平方米,有供考试用的“号舍”20644间,规模庞大,建筑雄伟,为当时全国23个行省贡院之最。
瞻园 明初,朱元璋因念中山王徐达“未有宁居”,特为其兴建这所府邸花园,清乾隆帝南巡时,亲题“瞻园”二字。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这里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和夏官丞相赖汉英的府院。
园内主体建筑是静妙堂。以堂为界,南小而北大,北寂而南喧,南北各建假山水池,以溪水相连。瞻园以石取胜,“妙境静观殊有味,良游重继又何年”。瞻园虽小,特色独具,是江南名园之一。
白鹭洲公园 白鹭洲公园占地约270亩,其中水面约70亩,原为明中山王徐达的东花园,亦称徐太傅园、徐中山园、东园。园内以大水面为中心,以溪水将全园分为五个景区,尤以白鹭岛和东园故址最为娴丽。白鹭岛上建有白鹭亭,是眺望全园景色绝佳处。
中华门 中华门位于中华路南端,长干桥以北,明代称聚宝门,因其面对聚宝山(今雨花台)而得名,是南京城墙现存最大的一座城堡式城门。门高21.45米,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9米有三道瓮城四通城门,各门都有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仅存闸槽和门位。瓮城筑27个藏兵洞,计可藏兵3千,宜攻宜守。城门上原有庑殿式重檐筒瓦顶敌楼,毁于抗战,现仅存台基残迹。中华门城堡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设计巧妙,匠心独具,有极高的军事实用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秦淮灯会 又称“金陵灯会”,主要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秦淮河灯会历史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时期,都城南京就出现了举办元宵灯会的习俗,盛况空前。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南京逐渐享有“灯火(彩)甲天下”的美誉,沿河悬挂花灯的画舫(俗称“灯船”)亦随之蜚声天下。
秦淮灯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历代南京民众延续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间。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本土和外来的文化艺术融会交织,构成了丰富的艺术内涵。每年秦淮灯会都会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他们在领略秦淮灯会、感受金陵民风的同时,也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 秦淮八艳
下一篇: 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