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
福建省政协主席 张昌平
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就是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靠科学制度作保障,用科学方法来推进,使政协履职的形式更有利于各界群众表达利益诉求,使政协履职的活动更有利于发扬和增进民主,使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得到进一步推进,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得到进一步彰显。要把握实现人民政协自身科学发展的规律,自觉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科学的制度和管理,谋划和推进整体工作,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始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俞正声主席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常委会工作报告中专门用一个章节,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作了重要论述,提出要着力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是全国政协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部署,对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全面把握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深刻内涵
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人民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就是运用现代国家治理理念和现代履职载体手段来提高履职能力,提升履职实效,更好地发挥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我认为,全面理解这一命题的深刻内涵,应当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把握民主性。民主是时代的潮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民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就是要使政协履职的形式更有利于各界群众表达利益诉求,使政协履职的活动更有利于发扬和增进民主,使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得到进一步推进,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得到进一步彰显。
二是体现科学性。科学性是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就是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靠科学制度作保障,用科学方法来推进,充分依托协商民主制度运行组织体系的力量,有效运用已经形成的社会机制和社会资源,进一步推动履职的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更加科学规范,进一步推动履职载体和履职手段更加高效。
三是坚持开拓性。现代化是个艰巨的探索过程,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就是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冲破传统和教条的束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既要敢于突破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又要善于构建新的体制机制,使履行职能的制度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质量。
二、深刻认识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对政协工作的新要求、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顺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各界群众日益广泛政治参与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和政协事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民民主的不断扩大和协商民主的不断发展,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其履职能力的现代化程度将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特别是当前,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因此,发挥好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推进其履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势必成为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其次,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呼应社会各界群众广泛政治参与的迫切要求。当前,人民群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通过民主协商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诉求,来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人民政协是各界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应当主动呼应群众的意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扩大政协组织的开放性、平等性、对话性,提升公共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进步。
第三,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是适应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创新化的深入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日益繁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日趋艰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既面临着新的机遇,更面临着新的挑战,发展的空间将更加宽广,肩负的责任将更加重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实现人民政协自身科学发展的规律,自觉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科学的制度和管理,谋划和推进整体工作,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始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切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
改革创新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本和活力之源。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求把握政协工作的内在规律和外部要求,以改革兴利除弊,以创新增添活力,使政协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一是要积极推进履职主体的现代化。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核心在于推进政协履职主体,也就是广大政协委员履职能力的现代化。我们在换届时严把委员“入口关”,配合有关部门着力优化委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从源头上提升委员的整体素质。同时,以委员培训作为本届政协的开局之举,既注重委员履职能力的专项培训,培养全局思维和系统思考能力,又借助留任委员的履职实践和现身说法,为新任委员履职提供示范;既注重政协理论的学习培训,又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和形势报告,引导委员把握世情国情省情,开阔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我们还将进一步改进委员学习培训的方法,把学习培训与调查研究、参观考察、履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委员学习培训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从补偿型向超前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不断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和引导委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的能力。
二是要不断推进履职制度的现代化。履职制度现代化既是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人民政协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履职新机制。
进一步健全完善协商工作机制。今年以来,按照十八大对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做出的重要部署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协商民主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我们以推进协商民主为主轴推进全年工作,联合党委政府共同制定了协商工作计划,规范了协商工作流程,确定了“4+9+X”(4个专题协商,9个重点提案办理协商,若干个对口协商)总体思路,把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的次数增加到4次。为了提高协商工作的针对性,确定了减轻基层组织负担、发展民营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厦漳泉同城化4个议题作为今年各季度常委会议专题协商的重点,确保政协的协商与党委政府总体工作部署紧密衔接。同时,从今年的1000多件提案中选出加快海洋产业发展等9件重点提案,确定了对口协商和界别协商的议题,把协商活动与经常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了提高协商工作的实效,着手建立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外部协作机制,聘请有专长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担任特约研究员,深入研究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委员开展协商议政提供科学论证和理论支撑。我们还将联合省社科院挂牌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组织专家学者围绕中心工作开展重大课题研究,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
进一步健全完善联系联络机制。人民政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我们在健全完善联系联络机制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比如,健全了以专委会为枢纽,以界别为基础的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完善联系各界的网络和节点,改进委员活动日活动,把每月一次的“委员活动日”办成社情民意收集日,目前已举办10期,收集社情民意信息200多条。今年,围绕减轻基层组织负担这个专题协商课题,组织100名政协委员分赴全省31个县(市、区)的100个社区、村镇开展实地调研,在300个社区、村镇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这种方式,加强政协、委员和群众的协商互动。下一阶段,我们将积极探索建立界别委员和界别群众座谈制度,着手完善委员“进社区、进企业”的工作机制,建立民情联系点,畅通直接听取民声民意、协商解决民生民利的渠道,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引导各界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
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序政治参与机制。扩大各界群众有序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依托专委会和委员小组,邀请基层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参加政协的调研座谈、视察考察等活动,参与提案办理的评议监督和政协组织的民主评议,共同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积极拓展政协会议的参与面,有针对性地邀请群众代表列席政协全体会议和议政性常委会议。我们还将继续创新政协会议的组织方式,把政协会议开到基层,开进企业、城镇和社区,问计于基层、问需于群众。探索运用新媒体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新方式、新途径,鼓励委员设立群众意见箱,搭建上下左右相互沟通的网络通道,不断拓展协商议政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要切实推进履职载体的现代化。在信息化时代,人民政协履职方式的创新要把网络媒介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桥梁,以新的理念和方法、新的手段和形式,在充分运用现代网络媒体中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
现代技术,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我们高度重视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丰富政协门户网站内容,改进网站版面,增强服务功能,调整优化网站的栏目和结构,力求能够及时反映政协的工作动态,体现政协的时代风貌,使之日益成为展示政协工作的重要窗口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我们还将继续提高政协机关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委员履职服务管理网络平台建设,强化智能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政协机关运作方式转变,提高政协机关的工作效率,加强政协机关与政协委员的互动,提升服务水平。
现代技术,积极搭建互动平台。我们在电视、广播、报刊等主流媒体设立政协专栏,直接与各界群众交流互动,为各界群众合理表达意愿诉求创造条件。我们将在充实政协门户网站的内容基础上,开通网络互动社区,将政协机关和政协委员与各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展提案办理网上现场直播,扩大群众的参与面。鼓励委员开设博客、微博等,密切委员同群众的联系沟通,积极听取网络民意、集聚网络民智,大力延伸政协联系群众的触角。
现代技术,积极搭建履职平台。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新的履职平台,不仅可以促进政协履职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够拓宽政协工作参与面,推动政协工作迈向更广范围、更高平台、更深层次。我们深入研究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开展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特点规律,提高舆情汇集、分析、研判能力,不断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力求摸到摸准真实的社情民意。我们还将着重探求网上开展民主协商的形式,搭建网上履职议政的平台,组织开展“网友走进政协”活动,组织政协委员、民意代表、专家学者进入公共论坛与网民广泛讨论,推动利益各方的观点充分交流交锋,增进共识,凝聚合力。
上一篇: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性质定位及关键环节
下一篇: 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原则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