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观书 | “每周一荐”推荐书目赏析:古典文学的摆渡人——《人间词话七讲》荐读

  • 时间:2022-12-10
  • 微信图片_20230215115737.jpg

           导言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叶嘉莹感动中国2020颁奖词

      荐语

      中华诗词滥觞于先秦,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是中华诗词美之所在,诗词是中华数千年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

      诗话、词话是中国古人对于诗词的评论,上乘评论可以带领读者进入文学作品更深奥的内在,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在词学界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后人常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它篇幅短小却处处珠玑,当代一般读者仅凭一己之力不易全盘理解。

      叶嘉莹先生的《人间词话七讲》这本“讲录”式著作,讲稿设计高妙,选取了《人间词话》里一些比较重要的条目,归为四类:关于词之境界的九则词话;关于词之特质的五则词话;论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的四家词的十二则词话;论代字及隔与不隔的四则词话。分为七次讲义,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最著名的“境界”之说作为悬念,以深入浅出和典雅细腻的文字,以自己独到的观点阐述,逐步引导读者进入词的世界,由理性的分析,渐次融入感性的体会,最终对中国古词有一具体而微的完整认识,并且在未来能独立欣赏一阕词,从中获得精神的感发或慰藉。

      叶嘉莹先生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早年在台湾地区多个大学执教,后至北美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密西根、明尼苏达等各大学讲学,主讲中国古典诗词,她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用英语讲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国学者之一,为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影响是不可估量的。1991年荣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成为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自1979年起每年利用假期自费回国教书,以南开大学为基地,应邀至国内数十所大学讲学,并受聘为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她以自己所挚爱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作为终身事业,把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特质以及传统的诗学与词学放在现代时空世界文化的大坐标中,努力为之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并对之做出更具逻辑思辨性的理论说明。2018年,叶先生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68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2021年,她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叶先生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把当代西方文学概念融会、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和诠释。这也正是此书的独特之处。她强调,“我们中国一向缺少有系统的、有逻辑的理论性著作,古人常常是点到为止。……所以古人谈论诗词常常没有一种逻辑的、思辨的模式,写出来的都是比较零乱的诗话、词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也不例外。有鉴于此,叶先生致力于厘清词何以独立于诗,拥有自己的文学合法性:也叫“长短句”的词,能够稍微摆脱诗整饬的结构的制约,进而抒发微妙的感情,也就是《人间词话》中说的“词之为体,要眇宜修”。王国维说:“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叶先生引用西方新批评(New Critism)中对于文本所采取的显微结构(Microstructure)式分析,也就是说每一个语言,每一个文字,它的声音、它的质地都是起作用的,说明诗歌引起人们丰富联想是在于它的符号,语言文字本身,以此解答出王国维为什么能从李中主词中看出“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此外,她用西方的接受美学家沃夫岗·伊塞尔的观点:“从作者到读者中间是作品,这作品里面有很多语言符号,在这个符号之中可以传达很多信息。”她认为这些显微结构或者语码的微妙的作用,就也造就了歌词之词的小令有这么丰富的内涵。

      什么是文化语码?比如“蛾眉”,出自《诗经》。《诗经》描写一个卫庄公的夫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里的“蛾眉”,是美女的象征。屈原说:“众女嫉余之蛾眉”,这里“蛾眉”代表了才德的美好,而画眉,就是一种对美好才德的追求。于是这个词语就有了一种象喻的传统。如李商隐的《无题》:“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西方说,当一个词语,一个word在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之中被使用很久的时候,这个语言就变成了一个文化的语码,也就是cultural code。“蛾眉”本来是客观形容一个美女,到了李商隐,它就不是仅仅指美女了,对于读书人来说,美女之“美”代表着他的才能和品行。因此,“蛾眉”、“新服”、“美人”等语码,在中国文学传统上都有另一层含义,就是特定的文化语码。

      此外,先生用“双重性别”和“双重语境”的概念来解析词之特质。

      中国素来有“男子作闺音”的传统,这似乎自然而然,不过在对诗词的深入考究之中,叶先生提出了“双重性别”(double gender)和“双重语境”(double contact)的概念,“双重性别”指借由描写思妇之情,抒发士大夫不得志的悲怨,以性别为掩饰,再以文化语码暗示。就是中国古代文人惯以美女自喻,以美女之高洁,划清与世俗污浊的界限,以美女之失意,影射君王的冷落。词中女主人公思念夫君或情郎,一般在暗示臣下渴慕贤君或圣主。

      而“双重语境”(double contact),就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必须考量作者身后大的整体环境和背景,也就是我们赏析诗歌时候常用的“知人论世”。比如,她从李后主的词中读出了“双重语境”,并认为正是这一点促成了李煜在词创作上的成功。

      “创造性背离”是叶先生利用中西方结合的思想对诗词进行赏析的又一技巧。

      王国维在讲了著名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后,接着道:“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叶先生讲这样的解释方法,归结于中国古代“断章取义”的传统,她将“断章取义”作为了一个正面的文学解释方法,并且她将这种方法的运用考证到春秋战国时代。不管全诗说的是什么,你就断章只取这两句的意思,表示你有一种高远的眼光,一种高远的追求,就是“断章取义”。例如孔子就很鼓励学生们就诗中产生出于诗外的丰富联想。

      这种读诗的方法,叶先生认为是西方文学理论中的“创造性的背离(creative betrayal)”,也就是创造性的联想。叶先生对东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信手拈来,印证互通,可谓修为深厚。

      叶先生接受采访时曾说:诗词使人心不死。体会诗词、体会那些古代的诗人词人在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理想和心性,不管是相隔多少年代,都仍然是有生命力的,是可以受到感动的。所以杜甫曾经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宋玉是战国时代的人,杜甫是唐代的人,但是读宋玉的作品,他感动了。辛弃疾也说:“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一个身处晋朝,一个身处南宋。南宋的辛弃疾梦见陶渊明,想他所梦见的陶渊明,就是陶渊明当年的样子。因为诗词不是空洞的文字。真正的诗词,是用生命来写作他们的诗篇,用生活来实践他们的诗篇的。生活里面,我们所读诵的,不只是一些简单的文字,而是那些古人的思想、生活经历,给予我们精神力量。

      叶先生在《人间词话七讲》中对词话的解说娓娓道来,利于我们读懂宋词,读懂那个时代,读懂中国的灿烂文化。


      推荐人

      韩锦锦,秦淮区政协委员、江苏省第九届督学、民盟南京市委委员、民盟市委教育专委会主任。现任秦淮区教育局副局长。

      曾在在高中教学一线深耕24年,教学业绩突出,为南京市高中语文核心组成员。获得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优秀教师、南京市第六届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普通高中教学先进个人、民盟江苏省社会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第四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

    网站导航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秦淮区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 地址:南京市太平南路69号 苏ICP备15058786号-1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