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委员在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协商讨论意见建议汇总

  • 时间:2018-02-07
  •   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于2018年1月14日—17日举行。会议期间,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大会发言、分组讨论等形式,围绕涉及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现汇总整理为六个方面共58条:

      一、经济建设方面

      1、聚焦聚力招商选资。进一步强化招商选资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指导管理,提高专业化招商程度,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优质项目,努力在增量型扩张总量、增量型优化结构上求突破。

      2、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抓住一线城市企业整建制提升性转移的发展机遇,积极对接、主动作为,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区域总部及其分部、研发外包机构、销售中心到我区设立地区总部。

      3、加大楼宇转型力度。加快低端楼宇的硬件改造和配套设施改造提升,采取加大技改投入、引进新投资主体等办法进行楼宇功能置换,引进高端企业,置换和交流出不符合全区产业定位和产业导向的企业,提高辖区楼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4、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研究出台鼓励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奖励措施,扶持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以及高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特色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5、加速功能板块建设。以推进“四大功能板块”及各类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两落地一融合”进程,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技术创新,加快功能板块能级拓展提升,增强吸引力、承载力和凝聚力。

      6、继续深化“营改增”改革工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研究,用好用足销售服务、增减挂钩、税收免征、税收返还、项目抵扣等政策,实现“前门开足、后门堵死”征管目标。认真落实对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群体创业等各类税费优惠政策,使辖区企业真正享受到改革带来的政策红利。

      7、加快园区产业发展基金运作。园区有很多公司产品很好,但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建议区里加强引导统筹,逐步做大园区产业发展基金,并加快运作,帮扶企业发展壮大。

      8、推动金融产业发展。建议由区政府发起成立公务资金公司,对金融产业给予资金扶持;在新街口地区推进“大金融”建设,通过楼宇置换等手段创立金融CBD。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充分应用好金融业中的“银资保企”,通过保险保障金融产业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风险日益显现,建议政府加强监管,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提高百姓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9、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应多关注企业需求。我区高校院所众多,区政府在推进“两落地一融合”过程中,要积极搭建企业与专家、博士交流平台,经常性开展对接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挖掘科技创新资源,另一方面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10、新街口商圈应注重人文特色打造。在商圈转型升级过程中,要植入秦淮历史文化元素,增加商圈的文化内涵,使商务商贸与文化旅游交相宣传、共同发展。

      11、加强对“老字号”的扶持保护。加强对大型商场的服务引导,争取能够让南京的“老字号”入驻,让最能代表南京的品牌入驻,体现“最南京”的特质。

      12、以“体育+文化”方式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设立秦淮区体育产业结算中心,在南部新城规划开发体育旅游项目,组织策划垂钓比赛等休闲体育活动。

      13、加大对存量企业的扶持力度。区里对新引进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大,而对于老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相对不足。目前有的企业上了新三板之后开始滑坡,也有些优秀企业外流。区政府应加强对重点存量企业的指导支持,研究出台扶持激励政策,帮助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14、加强宁台经济合作交流。南京和台湾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建议依托区域发展热点,寻找宁台发展的交点。发挥秦淮区已有台资银行优势,吸引更多的台资银行到秦淮落户。积极向台湾大学生宣传秦淮的历史文化,吸引他们到秦淮的企业实习,为台湾青年到秦淮创业提供政策支持,让他们体验和了解大陆的快速发展,增进民族认同感。

      15、加快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在重视引进国外高精尖人才的同时,更要重点培养本地科技人才,对于本地高端院校毕业生,应给予优厚的落户政策,在住房、资金等方面强化保障。

      二、文化旅游方面

      16、推进非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通过展示、展演、手工制作、游客参与等形式与旅游产业接轨,用旅游的市场解决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问题。

      17、推进中医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秦淮中医药文化为依托,深度挖掘健康养生资源,建设莫愁路中医药特色一条街,创设“西店东厂”大格局(西部规划以夫子庙秦淮河两岸为核心,老门东、门西等旅游景区为两翼的健康养生旅游线路,东部产业园区加强知名中医药企业的引进以及本地中小微企业的扶植培养),打造集高端医疗、中医药特色、康复疗养、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国际健康旅游城。

      18、推进戏曲传承与教育深度融合。以“金陵戏坊”等优质载体为平台,建立戏曲文化传承基地;组织在校学生每学期观看1-2次戏曲演出,让他们多接触和感受戏曲文化,区教育、财政部门做好相应组织保障工作。

      19、加强旅游文化商品研发。大力培育旅游文化商品产业集群,深度开发民俗服饰、民俗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食品、旅游保健品和旅游酒店用品等六大类旅游商品。

      20、打造秦淮河水上精品演出剧目。内秦淮河东西五华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我区又有众多戏剧团,应加强研究,策划古今结合、雅俗共赏的水上实景演出,以此进一步扩大秦淮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1、加强景区配套建设。游客到各景区游览,往往要走很远的路才能乘坐巴士,建议开通各景区之间的旅游专线车,实现景区间交通的无缝对接。同时,进一步加强景区停车场地建设,尽可能增加停车泊位。

      22、增加景区的文化体验功能。根据景区文化内涵特点,分别设立秦淮河水文化体验区、夫子庙国学体验区、科举考试体验区、老门东手工作坊体验区、大报恩寺禅文化体验区、朝天宫民族文化体验区,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23、加强秦淮中医药文化宣传。中医界曾将3月17日立为“国医节”,建议我区恢复这一节日,开展中医医术精华论坛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以及大型中医药义诊等活动。设立秦淮中医文化博物馆。

      24、丰富文化旅游宣传方式。我区在大力推进文化旅游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要加强文化软实力的打造,如在公交站台多投放秦淮历史文化方面的宣传海报,在各类新媒体上增加秦淮文化的宣传频次,有效扩大影响。

      25、适当进行宗教文化旅游宣传。金陵大报恩寺、建初寺在佛教历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建议加强对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和建初寺的旅游宣传推介,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

      26、深入倡导全民阅读。加强学校、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构建开放统一的图书馆平台,实现区域范围内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更好地引导和推荐全民阅读。

      三、社会事业方面

      27、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整合区内资源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由卫生、教育部门联合开展该项工作,实现心理教育师资共享,并对学生、家长进行双向心理辅导。

      28、打造具有秦淮特色的职业教育联盟。依托南京电大、金陵、玄武、莫愁等中专院校的教育资源,组建职业教育联盟,结合秦淮发展实际,重点共同培养旅游服务人才、中医保健人才、养老服务人才、婴幼儿早教人才。

      29、着力提高初中教学质量。秦淮公办初中学校相对薄弱,要在打造初中名校上下功夫,带动我区初中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30、重视职业学校的建设发展。建议明确职业学校的发展定位,重视解决学校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如金陵中等专业学校自2013年两区合并后一直是一校三址,目前双桥门校区运转艰难,光华门校区有十几个班是跑班上课,广大教职工和近4000名在校学生急切盼望有固定的上课地点,希望区里重视,尽快规划选取新校址。

      31、丰富中小学教学实践内容。根据新的形势及时调整完善学校教学内容,将“心肺复苏急救”等纳入中小学相关教材。

      32、推进医联体要素整合。整合利益要素,建立以患者利益为根本、社会效益为基础的医联体多边协调合作机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药企业、医药管理部门、医保、社会救助等多主体参与,党委、政府实施高位协调;整合功能要素,三级医院重点做好疑难杂症和危重病治疗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做好院前急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及慢性病和大病后期的康复工作,做到合理分工,各自充分发挥职能定位优势;整合资源要素,医联体各成员间实施无障碍双向转诊、线上线下信息一体化,实现医疗卫生资源高度共享、诊疗质量均质、优化。

      33、打通中医药人才发展瓶颈。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团队建设,以秦淮区的三甲医院及相关联的医药院校为班底,带动区属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才发展;结合中医药产业化和中医药特色街区的规划布局,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以吸引优秀民间人才投身中医药事业。

      34、丰富困难人群补贴发放方式。目前补贴通过银行卡发放,但办卡过程中需本人到场,给残疾人、植物人等行动不便的人群造成困难。建议改进补贴发放方式,可以银行卡发放为主要方式,现金发放作为辅助,完善审批手续,方便群众领取。

      35、继续扶持推动养老产业发展。设置养老专项资金,在全区建设2—3家规模化的养老机构,更好地实现养老服务属地化。

      36、打造法律服务高地。在南部新城规划建设法律服务特色小镇,把各大律师事务所聚集起来,良性竞争、共同发展,做大做强秦淮律师服务业。

      37、推行政府聘请法律顾问制度。秦淮的律师行业走在全市前列,但在律师参与政府法治建设方面做得还不够。建议通过政府购买律师服务的方式,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38、进一步关心社工队伍。社区工作压力大,环境也较复杂,希望政府多关心社工队伍,更好地提供安全权益保障。

      四、城市建设管理方面

      39、提升我区路网布局的科学化水平。继续完善骨干路网体系建设,花大力气整治城市支路和街巷,建好慢行系统,保证人流、非机动车的出行便捷顺畅,提升城区快速通行能力。

      40、有序推进全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整治工作。以片区为单位,全盘考虑区域内道路整治、小区出新、重要廊道建设、排水达标区建设、绿地建设等项目的具体位置、对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建设时序等实际情况,分清轻重缓急,科学编排实施;道路建设改造必须统筹道路、管线、绿化、立面和交通设施等五项内容综合进行,切实提升道路品质。

      41、严格落实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整治的精细化要求。加强每一条道路的精细化设计、建设与管控,推进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施工,力求城市空间格局简洁大方,提升居民群众的舒适度、满意度。

      42、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道路整治项目的积极性。在工程现场指挥部设立咨询窗口,及时解释群众疑惑;设立投诉电话、微信公众号,让市民有专门的渠道投诉和沟通,及时化解群众的各种困扰和疑惑。

      43、建立“路长”管理机制。由智囊库专家、党员干部及周边群众组成“路长”巡查组,常态化开展道路巡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让专家的智慧与民众的自觉有机相结合,形成共同参与道路管理的新格局。

      44、城市精细化管理应先试点再铺开。打造最干净城区,需要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先选一个部门或街道做精细化管理试点,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在全区加以推广。

      45、进一步加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秦淮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多,改善老旧小区环境等民生工作要加快推进,重点要关注小微棚户区改造,加强老旧小区居民宣传引导,施工前要对居民进行公示,号召居民参与施工监督,提高工程寿命与质量。

      46、尽快搬迁堂子街旧货市场。长期以来,堂子街旧货市场与其所在的朝天宫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极不相符,严重影响该街区的城市形象。建议以地铁5号线建设为契机,尽快对堂子街旧货市场实施搬迁。

      47、加强小餐饮场所整治。小餐饮场所大多掺杂于居民小区周边,污染问题突出、安全隐患较多,建议以更大力度加以整治。

      五、社会管理方面

      48、积极构建公共危机大防控体系。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以打造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为依托,整合和优化各类应急防控资源,实现指挥系统智能化、信息管理立体化、区域监控实时化、资源调动一体化的“四化”联动,切实提高公共危机应对的预见性、主动性和科学性。

      49、探索老旧小区出新后的长效管理新模式。对经过整治可以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小区,要创造条件引入规范的物业公司,把管理权交给业主与物业。对难以请到专业物业公司的,可采取“1+N”的自治管理模式:“1”,即小区自治管理小组,在社区的引导帮助下,小区居民采取自愿方式,成立自治管理小组,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非营利性、费用均摊”的原则,采取低偿、免费等不同形式管理居民事务;“N”,包括聘请专业人员、服务外包、居民互助以及引入非营利性物业服务机构等多种方式,对小区进行有效管理。

      50、清理规范门牌号。我区很多道路两侧的门牌号不规范、不统一,门牌虽小,却是当地人的脸面,建议对门牌进行清理,统一样式,规范制作,加强管理。

      51、加强社区普法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社区加强普法宣传教育。

      52、深入推广全民健身。加强老旧小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给群众提供更多就近锻炼健身的场所,并对破损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更换。

      53、增强企事业单位“门前三包”意识。年初的一场大雪,政府尽了最大努力开展扫雪工作,但群众、店家参与热情不高。建议通过相应的激励和处罚措施,推动企事业单位重视 “门前三包”,落实应尽的扫雪责任。

      54、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对执法队伍法律素养的培养,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执法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

      六、其他方面

      55、“特而精、最南京”目标追求涉及方方面面,不仅限于在文旅方面,应加以放大,覆盖到各行各业,特别是要让企业也能成为“最南京”的代表。

      56、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基础。对公务员既要压担子、落责任,更要加强关怀和爱护,有效调动公务员队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57、区政协委员参加民生工作站,更加贴近基层,但民生工作站的一些工作指标过于硬性,活动形式也比较单一,建议指标制定能够更人性化、更切合实际。

      58、设计开发区政协委员履职APP系统,使委员可以通过手机方便快捷地提交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并实时了解自己的各项履职情况。

      政协南京市秦淮区委员会

      2018年2月5日




    网站导航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秦淮区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 地址:南京市太平南路69号 苏ICP备15058786号-1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