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道兴,男,汉族,1956年7月生,安徽省合肥市卫杨村人,1976年4月参加工作,2003年加入民革,大专学历,经济师。现任江苏省政协委员、秦淮区政协常委、民革秦淮区总支主委、秦淮区区政府机关管理中心副主任。
“刀不磨会锈,人不学会生锈”,卫道兴同志常以这句话勉励自己,他把学习作为做好工作的前提,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增强新形势下政协委员履职能力的重要途径。卫道兴同志从自身业务、党政方针政策到当今经济社会有关领域的前沿知识,都广泛涉猎,自身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和增强。
情系政协献良策
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曾说“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生命线”,卫道兴始终铭记这句话。作为一名区政协委员,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直伴随着卫道兴同志。当选之初他就时常想:怎样才能参好政、议好政,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切实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做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自觉认真学习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理论和中共十八大精神,广泛学习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知识,积极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累计提交各类提案41件,报送社情民意信息35篇,其中17篇被全国政协采用,多篇信息被评为优秀信息,多次被区政协评为优秀政协委员。
2012年,他提交的《进一步发展我省绿色物流业》被江苏省政协评为优秀社情民意信息,《加快民生服务体系建设,拉动消费这架马车》的建议被《新华日报》转载,他提出的关于建造“陆军第十七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的建议,得到了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已在原址玄武湖公园翠洲复建完成。2014年,他撰写的提案《改进基层城管执法工作的建议》受到省市领导关注,江苏省电视台及江苏省广电总台对此做了专访及报道。2015年2月省政协第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期间,卫道兴同志作为省政协委员代表接受了新华日报社的采访报道。
民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卫道兴同志关注的重点,为此,他主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听取意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2011年,为解决南京市近四成骑车上班市民行路难的问题,卫道兴同志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的建议,被多家媒体转载和专题采访,江苏省公安厅派专人前来座谈调研并研究落实。2015年,卫道兴同志接受“中国江苏”网站《苏网宽频》节目组采访,录制了《守住舌尖上的安全,关注市场监管“三合一”》节目,提出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应充分发挥食药、工商、质监“三合一”优势,构建食品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的一体化管理新体制。该节目在网络上一经播出,就受到《新华日报》等各大媒体、电台争相报道,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推动组织促发展
作为民革南京市秦淮区总支主委,卫道兴同志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他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营造团结和谐的领导集体,促进民革工作有序开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积极倡导民革党内民主,十分关心民革党员素质提高和政治上的进步,帮助协调解决民革党员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他注重加强民革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工作,组织民革党员开展追思民革老前辈夏琫瑛、学习见义勇为英雄模范于葆林、参观南京渡江战役纪念馆和南京航空烈士纪念馆等活动,要求总支党员为建设高素质党派先进基层组织努力奋斗。在他的带领下,“5.12”汶川地震中民革白下区总支党员积极捐款捐物,捐款金额达7.9万元人民币,在南京市各民革总支中名列第一。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民革白下区总支积极建言献策,开展了“我为金融危机献一策”等系列活动,为各级党委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多条积极有效的建议,赢得了一致好评。2013年组织民革党员积极参加“我为新秦淮献一策”征文活动,参选文章《抢抓秦淮区划调整先机,提升夫子庙商圈“含金量”》获二等奖。
在卫道兴同志的不懈努力下,2011年,民革白下区总支被民革中央评为“民革全国先进基层组织”,被民革江苏省委评为“民革江苏省先进基层组织”,被民革南京市委评为“民革南京市先进基层组织”,还荣获南京市委统战部颁发的“南京市统一战线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清代金缨曾言:“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卫道兴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他坚信脚下还有千万里,路上还有千万事。他的步履当会更稳健,人生当会更精彩!
(区政协提案委供稿)